對鋪管船來說, 關鍵的技術參數主要包括目標工程的鋪管水深及對應的鋪管管徑、對應海區的海況條件及符合作業的工作環境, 管線的轉運及貯存要求等主要技術要求。鋪管船作業水深一般劃分為超淺水、淺水和深水,超淺水一般指作業水深不超過30m~50m的淺海區域,淺水為作業水深不超過300m的區域,而深水鋪管船一般能滿足最大作業水深為3 000 m以內的深海區域。鋪管管徑是指該船能鋪設的海底管線的大小,它對應的是一個管徑范圍,F在主流的鋪管船能鋪設的管徑范圍一般為4″~48″,若包括涂層為4″~60″,現能做到最大的鋪管管徑可達60″。對一艘鋪管船來說,鋪管水深和對應的鋪管管徑直接反映了該船的鋪管能力。 鋪管船作業環境條件參數的高低直接反映該船的主尺度要求,并對造價產生較大的影響。參數偏低,滿足不了作業海區作業的要求;參數偏高,造價相應提高、運營成本上升。因此, 綜合平衡各參數指標,提出合適的作業環境條件, 是鋪管船建造成功與否的關鍵。 為滿足鋪管船連續作業,同時綜合考慮管線的運輸成本,對管線的轉運及貯存要求應有具體的指標要求。為保證鋪管作業的連續性, 鋪管船一般考慮能貯存5 000 t~12 000 t的管材及相應耗材,而60″管單節管最大重量為40 t,船上通常能貯存的管線為200 ~300根。通常,鋪管作業的速度為每天3 km~8km不等,即每天消耗250~650根單節管不等(單節管管長一般為12.2m)。因此,單靠船平臺上貯存的管線很難保證工程施工作業的連續性,需考慮專用運管船隨時補充。過大的貯存量會導致船平臺主尺度過大,性能較差。因此, 應對合理的貯存量與管線補給的即時性綜合評估,提出合適的貯存量。
鋪管船由于受到使用范圍的限制, 不為大眾所了解, 但隨著近年來海上油氣開發的日益紅火,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20 世紀,鋪管船的設計、建造及使用主要以歐洲的荷蘭、挪威、意大利以及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為主, 而國內以中海油為首的海油工程公司亦只有幾艘船齡較長的改造船投入使用。20 世紀后期,以海油工程公司為主的一些國內用戶開始大規模建造。 近年來,隨著船舶建造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泛應用,鋪管船的發展取得很大的進步。從采用錨泊定位、作業水深僅300 m以內淺水的鋪管船,發展到采用動力定位、能滿足3 000 m以內作業水深的深海作業鋪管船;船只噸位也從幾千噸、到上萬噸、乃至十幾萬噸;船型從早期的單體駁船型發展為單體船、雙體船、半潛船。同時,鋪管專用裝備,如:張緊器、A&R絞車、托管架的技術進步, 為鋪管船由淺海走向深海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